在濃霧纏繞的日子裡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到底PM2.5是什麼意思。

 PM2.5的“PM”,particulate matter是一個英語單詞的縮寫,翻譯為“細顆粒物”。PM2.5的“2.5”,是2.5微米,1000微米=1毫米,2.5微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1/20。所以,直徑2.5微米的細顆粒物是肉眼看不見的。 

 比PM2.5大點的細顆粒物是PM10,直徑大到4倍,但體積可不止4倍,按球體體積公式計算,PM10的體積是PM2.5的體積的64倍,大了這麼多,可是肉眼還是看不見。 

 比PM10大的顆粒物是PM50。PM50的體積是PM2.5的體積的8000倍,肉眼可見。在家裡,一縷陽光射進來,光柱裡有無數微塵在翻飛,那就是PM50和大於PM50的顆粒物。桌面上,落了一層灰,那都是遠遠大於PM50的顆粒物。 

 PM50、PM10、PM2.5是3個臨界值,空氣裡並非只有這3種直徑的顆粒物,50微米以下的、以上的任何直徑長度的顆粒物都有。(看得見光柱,就表明我們城市的空氣已經被污染了!!!) 

50微米是肉眼可見的臨界值,可以進入鼻腔,但不能繼續前進。我們鼻腔裡的鼻毛,看起來緻密,但是對於PM50來說就顯得稀疏了。鼻毛能擋住PM100、PM75,但擋不住PM50。能擋住PM50的,是鼻腔黏膜細胞的纖毛,這些纖毛肉眼看不見,很細密,所以能擋住PM50,而且,鼻腔裡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還可以把PM50粘住,使它們不能繼續前進。 

 積累到一定程度,我們就想擤鼻涕、挖鼻屎,但是別當眾,當眾則不雅。 

10微米是可以到達咽喉的臨界值,所以,PM10以下的細顆粒物被稱為“可吸入顆粒物”。咽喉是PM10的終點站,咽喉表面的黏膜細胞分泌的黏液會粘住它們,每個黏膜細胞還有200根纖毛( 也是肉眼看不見的),在不停地向上擺動,就像逆水劃龍舟一樣。我們天生的這種生理功能就是為了阻止PM10繼續下行。 

PM10積累於咽喉所在的上呼吸道,積累越多,分泌的黏液也越多。積累到一定程度,我們就想吐痰。所以,痰要吐,不要咽,嚥下有害。 

2.5微米是可以到達肺泡的臨界值。PM2.5以下的細顆粒物,上呼吸道擋不住,它們可以順利下行,進入細支氣管、肺泡。我們的呼吸系統像植物的根系,自上而下,氣管分出支氣管,支氣管分出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,密密麻麻的細支氣管又連著密密麻麻的肺泡,肺泡的數量有三四億個。吸進去的氧氣最終進入肺泡,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,再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。 

我們吸進去的PM2.5,因為太小,也能進入肺泡,再通過肺泡的壁進入毛細血管,進而進入整個血液循環系統。 

PM2.5攜帶了許多有害的有機的無機的分子,是致病之源。細菌是人所共知的致病之源,PM2.5和細菌有一比。PM2.5是直徑為2.5微米的細顆粒物,細菌則是微米級生物,大小多為1微米、幾微米,也有十幾微米的。也就是說,PM2.5和細菌一般大小。 

細菌進入血液,血液中的巨噬細胞( 免疫細胞的一種)立刻過來把它吞下,它就不能致人生病,這如同老虎吃雞。 

PM2.5進入血液,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以為它是細菌,也立刻過來把它吞下。巨噬細胞吞慣了細菌,細菌是有生命的,是巨噬細胞的食物。可是,PM2.5是無生命的,巨噬細胞吞了它,如同老虎吞下了石頭,最終被噎死,那麼我們的免疫力就下降了。 

    不僅如此,被噎死的巨噬細胞,卻釋放出一種物質,這種物質可導致細胞及組織的炎症。

   可見,PM2.5比細菌更致病。進入血液的PM2.5越多,我們就越容易生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迷你小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